close
「當大余吻上了寶笙的唇邊,我總算了了一樁心願」-黃舒駿 未央歌
總算在上上星期日閱讀完鹿橋的未央歌,也算是了了我一樁心願。 這本綠皮五十多萬字的巨著陪我從盛夏至初秋, 替我平淡無奇的加班人生增添一抹緋紅。 精裝版的未央歌是一位熱心的長輩所贈與的書籍, 不僅是其年少至今的最愛,亦為其母親鍾情的書籍之一。 何其有幸得其熱情的分享並贈書,我怎麼能不認真閱讀它呢? 雖然已脫離大學時代許久,迴異於己身的經驗, 在閱讀與討論的過程中,讓我一窺鹿橋這位作家的世界。 反反覆覆因故延宕至今,才約略寫出些心得。 禮輕情意重,就讓我以淺薄的文字來表達無限的感激之情。
「在未央歌的催眠聲中,多少人為他魂縈夢牽….. 心中想著朋友和書中人物間,究竟是誰比較像誰…」-黃舒駿 未央歌
一開始的確是硬著頭皮讀其對校園生活及各個角色的鋪陳, 大篇幅的描述下,劇情沒有明顯的推進, 使人中途易感煩悶,瞌睡蟲也冷不防的爬上身。 故事以抗戰時代昆明西南聯大為背景,描寫年輕學生的生活和理想。 透過小說的方式,融入作者自己大學的生活, 鮮明的人物個性與風土民情被一一呈現。 但那書裡的大學情境,已與現代差異過大, 世代的隔閡在這種平鋪的描述下,讓習慣速食閱讀的我們頗不能適應。 刻意用尖銳的角度,去放大檢視當中近乎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物個性。 我們都忘了要將自身放慢, 用心去體驗書裡那年代的風情與傳達的理想。
鹿橋在序裡說到其中的每個人物個性都是作者自己的一部分, 其刻意忽略那時代下極度艱辛困苦的一面, 故意鄙棄真實人性中的醜惡, 企圖塑造出過份積極正向的完美人格分散於各角色中, 構築出一個只有愛而沒有恨的理想世界。 而這樣太過完美的情境, 反倒讓我想起張愛玲在其散文「打人」中的一句話, 可以反映我甫進入此書裡的感受, 「偶而天真一下還不要緊,那樣有系統地天真下去,到底不太好」。 或許我已脫離爛漫天真的大學生涯太久, 第一時間難以跳脫自己的主觀經驗去評斷,這樣的心態屢屢浮現下, 故心中對此書滿是吐槽。 就如同張愛玲評鹿橋:「鹿橋的文章有種小孩的天真。
但讀到了中間之後,不知不覺中已融入這樣充滿真善美的夢。 這本未央歌的魔力就在於此, 不讀則已,但當你能夠融入那樣的情境, 看著他們充滿理想、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交織真摯無比的情感, 共同譜出那般極度清新、活潑的青春舞曲時, 頓時也會五四魂上身,想要那樣慷慨激昂的活過一次。 這充滿生命力的精神,令多少人為之感動。 許多人透過讀了未央歌來幻想他們未來的大學生活, 甚至以前還有聽聞,進大學一定要讀未央歌的說法。 怪不得未央歌會成為當年四五年級生最火紅的讀物, 自1967年出版以來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是的,迴異於現實的不完美, 若無此般理想可以做為精神糧食, 人們又何以苦中作樂,在那艱苦下依舊良善。 故那人最惡最醜陋的一面不見於書中, 人性中最光輝的面向都匯集於書中的各個鮮活的角色裡, 讓人不自覺的融入自己,投射他人, 不自覺的幻想那烽火連天的民初昆明, 西南聯大的各個風雲人物究竟是誰比較像誰?
書中中後段的文詞, 比起小說,更像是散文,甚至是詩。 急轉直下的劇情讓這本書的節奏從慢板到快板,畫下的完美的結局。 也讓人對青春的意境久久不能忘懷, 角色間的對白,討論哲理、信念,也探究人生意義。 那種面對酸甜苦辣皆能樂觀以對的心態, 至今依舊是經典,讓人回味無窮。 在未央歌的催眠聲中, 多少人會為他魂縈夢牽, 如今我也加入此行列了。
「你知道你在尋找你的藺燕梅 你知道你在尋找你的童孝賢 你知道你在 你知道你在 你知道你在尋找一種永遠」-黃舒駿 未央歌
這本「未央歌」讓黃舒駿譜出這首「未央歌」, 清清淡淡甜甜的的詞曲就有如這本書的風格, 非得要有讀過此綠皮書的讀者們才能有深刻的共鳴。 從烽火連天的歲月到如今的承平時代, 書裡刻意淡化的政治與所有負面意象 讓這美好的回憶一直流傳下, 衍生的讀後心得與也越來越多。 雖然我無法像論文般如此考就,也無法寫出一篇架構完整的心得。 只能就用簡單的話語,描述我的感動。 真的很幸運能夠能與這本書相遇, 靈魂也可自由一回,感受青春不曾體驗過的大學生涯。 如果我是在高中大學時看到這本書,必定也會滿腔熱血, 然而這個年紀再看,難免都有些世故,但也看到另外一層意象。 後來很多細節也不會再想計較了, 就讓這些腳色們永遠的天真自在、充滿理想的的活在每個讀者心中, 就這樣天真的沉溺於桃花源,何妨!
琴聲不輟歌未央 請為我唱完未央的心願 追尋那一份清新真摯的永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未央歌 鹿橋
    全站熱搜

    桂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